中新網朔州8月26日電 題:中國北方小城山西應縣的「陶瓷經」
中新網記者 楊靜
山西應縣,這座位於中國北方的小城,近年來因其蓬勃發展的陶瓷產業而聲名鵲起。當地圍繞打造全國知名陶瓷生產基地的目標定位,加速提升日用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建築瓷,推動了陶瓷產業全品類、全要素拓展。
2024山西·朔州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正在舉行。武俊傑 攝
8月24日至27日,2024山西‧朔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在應縣舉行。中國各地的百餘家陶瓷企業,以及國內外近200家貿易採購商將在活動期間進行陶瓷展銷、投資洽談、專案簽約等活動。
應縣陶瓷源遠流長,興起於北宋,薪火相傳至明清兩代發展較好,曾創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陶瓷文明-「黃花嶺古窯」。 1970年代,應縣建起了第一個國營陶瓷廠,標誌著現代陶瓷工業在該地的正式起步。
到2005年,應縣發展成天美、大眾、新星、東進、欣宇等8個陶瓷企業。從那時起,縣委、縣政府提出大力發展陶瓷業的想法。
應縣縣委會副書記劉宇介紹,作為應縣的主導產業之一,目前該縣陶瓷生產企業發展到36家36條生產線,其中規模以上陶瓷企業19家,烤花加工、花紙生產、配件生產、包裝設計等相關企業30多家,小微陶瓷電商企業40多家。日用瓷年產能達10億件、建築瓷年產能達5,200萬平方米,全產業達到年產值21.5億元。產品銷往全國,並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陶瓷企業現場展出的應縣木塔文創瓷器。武俊傑 攝
正在參展的應縣本土陶瓷企業盛鑫陶瓷有限公司此次帶來的應縣木塔文創瓷器吸引了客商圍觀。一位來自泰國的客商與該陶瓷企業已合作5年之久,該企業總經理朱日茂告訴記者,企業年產值銷量500萬套,開發生產70多種款式,「我們生產的陶瓷杯類套具受到國際客商青睞。
據介紹,應縣陶瓷對解決民眾就業等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目前,應縣陶瓷製造業僅規上企業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直接吸收1.6萬人就業,已成為吸收就業的重要管道、稅收的重要來源、創業的重要載體。
同時,隨著陶瓷產業不斷壯大,帶動了當地烤花、包裝、物流、電商等產業發展,產業集聚效應明顯,間接帶動勞動就業1萬多人,為就業創業和民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前一直沒工作,在家帶孩子,幫助家裡面種種地,一年到頭也賺不到什麼錢。」當地一陶瓷企業工作人員劉冬告訴記者,孩子上學後,她走進陶瓷生產車間做貼花工作,有了穩定收入,生活越過越好。
此外,為推動陶瓷產業快速發展,應縣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政府成立了陶瓷產業協會和陶瓷業發展促進中心,加強產業自律,引導企業加強新產品研發。同時,當地註重產業人才培養,在職業技術學校開設陶瓷工程、美術設計、雕塑工藝等專業,為陶瓷產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
「巍巍木塔聚寶氣,精美陶瓷育商機。希望廣大客商走進應縣,感受厚重文化之美、特色產業之美、文明鄉風之美。同時以陶瓷交易會為契機,深入交流合作、攜手共創未來。 (完)